以MACD柱狀體判斷買賣點
買點:DIF黃金交叉0軸且DIF大於MACD
賣點:DIF死亡交叉0軸且DIF小於MACD
定義:
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(英語: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/ Divergence,縮寫:MACD,中國大陸稱為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)是股票交易中一種常見的技術分析工具,由Gerald Appel於1970年代提出,用於研判股票價格變化的強度、方向、能量,以及趨勢周期,找出股價支撐與壓力,以便把握股票買進和賣出的時機。
MACD指標由一組曲線與圖形組成,通過收盤時股價或指數的快變及慢變的指數移動平均值(EMA)之間的差計算出來。「快」指更短時段的EMA,而「慢」則指較長時段的EMA,最常用的是12及26日EMA。
補充:
MACD其實就是兩條指數移動平均線——EMA(12)和EMA(26)——的背離和交叉,EMA(26)可視為MACD的零軸,但是MACD呈現的訊息雜訊較均線少。
MACD是一種趨勢分析指標,不宜同時分析不同的市場環境。以下為三種交易訊號:
差離值(DIF值)與訊號線(DEM值,又稱MACD值)相交;
差離值與零軸相交;
股價與差離值的背離。
差離值(DIF)形成「快線」,訊號線(DEM)形成「慢線」。若股價持續上漲,DIF 值為正,且愈來愈大;若股價持續下跌,DIF 值為負,且負的程度愈來愈大。
當差離值(DIF)從下而上穿過訊號線(DEM),為買進訊號;相反若從上而下穿越,為賣出訊號。買賣訊號可能出現頻繁,需要配合其他指標(如:RSI、KD)一同分析。 DIF 值與 MACD 值在0軸線上,代表市場為牛市,若兩者皆在0軸線之下,代表市場為熊市。 DIF 值若向上突破 MACD 值及0 軸線,為買進訊號,不過若尚未突破0軸,仍不宜買進;DIF 值若向下跌破 MACD 值及0 軸線,為賣出訊號,不過若尚未跌破0軸,仍不宜賣出。[6]:278
棒形圖(MACD bar / Oscillator,OSC)的作用是顯示出「差離值」與「訊號線」的差,同時將兩條線的走勢具體化,以利判斷差離值和訊號線交叉形成的買賣訊號,例如正在下降的棒形圖代表兩線的差值朝負的方向走,趨勢向下;靠近零軸時,差離值和訊號線將相交出現買賣訊號。
棒形圖會根據正負值分布在零軸(X軸)的上下。棒形圖在零軸上方時表示走勢較強(牛市),反之則是走勢較弱(熊市)。
差離值由下而上穿過零軸代表市場氣氛利好股價,相反由上而下則代表利淡股價。差離值與訊號線均在零軸上方時,被稱為多頭市場,反之,則被稱為空頭市場。
當股價創新低,但MACD並沒有相應創新低(牛市背離),視為利好(利多)訊息,股價跌勢或將完結。相反,若股價創新高,但MACD並沒有相應創新高(熊市背離),視為利淡(利空)訊息。同樣地,若股價與棒形圖不配合,也可作類似結論。
MACD是一種中長線的研判指標。當股市強烈震盪或股價變化巨大(如送配股拆細等)時,可能會給出錯誤的訊號。所以在決定股票操作時,應該謹慎參考其他指標,以及市場狀況,不能完全信任差離值的單一研判,避免造成損失。
參考資料以及更多詳細資訊: